brahms

古典音乐发烧友。
爱好古建筑纪实摄影,如寺院、道观等。

写杂文、随笔、各种评论文章久了,不免要检讨自己的成败得失、写作方法。

如果写文章总以自我为中心,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

有些话题,咱认为很重要、需要强调、详细说明的,也有可能是大家早就明白的道理,并不需要咱啰嗦。所以不如长话短说、限制篇幅。

有些话题、文章如果没有新闻价值、没有社会效益,咱发表出来浪费大家的注意力,似乎不妥。

包括某些确实重要的问题,如果大家仍不感兴趣,咱就不必多讲,不必强迫别人接受。

也有某些问题,咱以为是简单道理、不必详述的,恰恰是多数人不明白、需要详细说明的,咱却忽略了。这种事似乎不好处置,因为不好调查别人的了解程度。

有个争议问题值得商榷。写作常用圈里人才懂的名词术语,让多数读者看不明白,要不要提供通俗的表达方式、以便科普?这恐怕要看作者的写作目的、针对的读者对象了。如果针对的读者受众只是圈里人,没有扫盲目的,不针对初学者,那倒不必强求通俗易懂,因为专业术语的优势在于言简意赅、内容确切。不是任何问题都值得扫盲,因为多数公众对某些问题并不爱关注,即使文章通俗易懂。而扫盲的办法难免拖泥带水、效率低下,从而让圈里人厌烦。

某些口语化的文风是可以让多数公众好接受,有些科普作品就是这样处理的,缺点是不够精炼,干货不多,所以有得有失。

 
标签: 写作 文风
上一篇 下一篇
评论
©brahms | Powered by LOFTER